行业前沿

新闻中心

在HR工作的这几年,我练就了“被讨厌的勇气”

所属分类:行业前沿 阅读次数:8 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24日 14:34:37

我们常常调侃,HR在职场没有朋友,只有“被讨厌的份”。这句话,在HR的职场生活中,并不完全是玩笑话,每个HR在披上这层身份的时候,在职场上就很难和同事“推心置腹”了。

 

HR天然就处在一个中间地带——既要维护企业利益,又要服务员工需求。这种双重身份使得HR常常成为矛盾的焦点,甚至被贴上“背锅侠”“管理层打手”的标签。

 

面对这样上下为难的情况,许多HR干着干着就“封心锁爱”了,练就了一套逻辑自洽的本事——工作时候的我不是我,是Ms.HR。

 

细数HR被讨厌的“十宗罪”

 

试问一下,有哪位HR在工作中没有被“讨厌”过吗(笑)?

 

HR-A:有HR这层身份,基本公司就没朋友了。

HR-B:职场不需要交朋友。

HR-C:我已经逐渐开始享受自洽的过程了......

HR-D:没有被讨厌过的HR不算HR(开玩笑)

 

甚至,我们自己都能总结出所谓的HR“十宗罪”:

1、画饼式招聘:面试时夸大公司福利,入职后员工发现落差巨大,HR在骗人入职,是“公司包装工具”;

2、已读不回的冷漠:招聘已读不回,被求职者认为不尊重人,缺乏专业性;

3、薪资黑箱:工资结构模糊不清,同岗不同薪、年终奖发放标准成谜,怀疑“暗箱操作”;

4、绩效形式主义:KPI脱离实际,评估流程走形式,被认为HR设计的流程就是折腾人;

5、裁员工具人:裁员时被认为是老板的刽子手,毫无同理心;

6、和稀泥:处理员工关系时,认为HR只会稳,根本不保护员工;

7、流程至上:动不动就要填个表、走个审批,故意在人为制造权利存在感;

8、选择性失明:对员工反馈的事长期拖延,热衷推行领导拍脑袋的决定,HR就是在对上负责,对下敷衍;

9、鸡汤毒手:用“感恩教育”“狼xin文化”掩盖管理缺陷,要求员工无条件奉献,HR在pua,把压榨美化成福报;

10、表面福利的虚伪:提供“免费夜宵”(实则变相鼓励加班)、“生日卡”(金额不够买蛋糕),HR把员工当傻子糊弄。

 

写着写着都忍不住“默默心疼了自己一把”,当HR也太惨了吧......

 

你不背锅谁背锅

如果问,在公司谁背的锅最多,我投HR一票没毛病吧。

 

在员工看来,我们是高层的“传声筒”,在领导看来,我们是员工的“传声筒”,如果员工出现问题,是HR工作没做到位,如果高层信息没有同步到,是HR工作没做到位。

 

哪边出现了问题,都是HR的工作没做到位。

 

招人的时候,提供了50多个名额,面试了30多人,一个没过,要被批招聘太没效率了,为什么没人来,为什么又留不住人。

 

裁员的时候,又要一个个找人谈话,员工被裁的愤怒、不可置信、难过的情绪全对着HR骂了出来。

 

业务部提需求,部门内部可能信息没有同步,为了推进工作,HR吭哧吭哧地主动了解业务部内部情况,好一点的,说你自找麻烦,给部门增加工作量。

 

做薪水、人员调动、面试、裁员、劳务纠纷,法务的、事务的、业务的,HR都要顶上,办好办坏都有人不满意,砸到HR头上的锅,没有没有一说,只有是大是小的区别。

 

HR在锻炼强大心脏的同时,还学会了一件事——处处留痕。

 

我练就了“被讨厌的勇气”

 

网上看到女性HR们在讨论“做了HR,就别想着和同事处好关系”。

 

底下有人回复,我们不就是这么回事么,“你中有我”,“我中有你”的,很多事情没办法, 但也想在职责之外尽可能的多做些事情。

 

做HR面对很多事情时,也很无奈,公司有自己的规章制度、法律有自己的成文条例、管理有自己运转的规则,严谨、细致的岗位职责注定了HR只能去就事论事。

 

我们常说“法不外乎人情,理不外乎人心”,可更多的时候,HR要控制情绪选择“法不容情”。

 

有员工吐槽,自己和领导说明了在另一栋楼待到上班,就不回工位了,领导转头和HR说员工早退,hr急急忙忙联系员工,电话打不通,曲折联系上了员工家人,询问员工是否回家了,说明员工最近可能因为绩效问题情绪不好。

 

事后,员工知道HR找了自己的家长,愤怒HR毫无边界感的行为,同时也对明明和领导说明了情况,还是被领导去向HR告状早退的事生气。

 

这件事到最后,系统没有记录员工早退,领导也没事,这个HR同事成为被两边抱怨的对象。

 

分享给同行这件事,没说太多,就默默回,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,要有被讨厌的勇气。

 

HR不就是一个需要处理许多人际关系的岗位么,只要干这行,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在人际关系的漩涡中打转,如果害怕去接触,就会变得讨厌自己,就会去回避人际关系。

 

小红书有HRBP祛魅贴,入行的小伙伴们说,HRBP就是利用信息差去做一些正向的推进,这正是HRBP的价值所在。老大哥说,不是所有的HRBP都有这个意识,很多人觉得只要有“软技能”就够了。

 

千人千面,都是HR,每个人的性格、处事、作风、意识都不一样,所处的公司环境也大有区别,落到实处的感觉也自然就不同了。

 

干这行,久着久着,我们便也练就了“被讨厌的勇气”。

 

认识的HR们,很少见到能用“阳光向上”、“积极开朗”的词去描述,大家都是在既定的框架内,或努力地去向想成为的HR理想型靠近,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,或寻找更多职业价值的所在地,大家都想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做事、创造价值,都在“水深火热”中默默搬砖。


上一篇:第一篇

下一篇:面试沟通不要预设对立立场